【實踐大學諮商輔導中心 實習諮商心理師 / 林芷亘】
很多人都在問「愛是什麼」,或許你也跟我一樣,曾經聽過很多答案,例如愛是包容、取捨、容忍.......等等,但這些是真的嗎?當我們問「愛是什麼」的時候,多數時候好像是抱著困惑跟失望的,聽不懂愛的語言的兩人,就好像語言不通的兩人,看著彼此的眼睛好像感覺得到愛、看著對方奮力為這段關係努力的樣子好像也感覺得到愛,但總是哪裡「怪怪的」,好像不全然能夠好好地在關係中得到滿足。
好煩喔,那我們是怎麼了?
我們經常把愛當成一種你爭我鬥的遊戲,好像滿足了對方,自己就委屈了;滿足了自己,好像就成為不為關係或對方努力的罪人,當我們期待著能夠得到王子公主般的愛情時,我們經常遺忘,王子公主也是不同國的人,他們從不同國家來,有著不同的信仰、文化、生活方式,即便是王子跟公主,故事也總沒說結婚之後會發生什麼事,也沒人告訴我們愛上對方之後會發生什麼事。當我們想像著,為什麼王子跟公主的結局是「幸福快樂的日子」,而我做不到時,這似乎進程太快了,也似乎太為難兩人了。或許我們需要的不是鞭策自己快點想到解決方法,而是需要「翻譯」的過程:王子跟公主需要了解彼此國家的生活方式、喜歡的事情、討厭的事情、王子的媽媽以前是怎麼陪伴王子的呢?公主的爸爸在公主哭的時候又是怎麼哄公主的呢?或許當兩個人難以理解彼此,卻又渴望能夠好好愛與被愛時,愛之語就是個很適合的工具。

圖片來源:Pixabay
那是什麼?什麼是愛之語?
愛之語,顧名思義是愛的語言,是 Dr. Gary Chapman (蓋瑞 · 巧門博士)在自己的臨床工作經驗當中,從分析伴侶的相處模式,自己歸類出來的分類方式。從愛之語當中你可以知道自己被怎樣對待時,會感覺到愛。愛之語共有五種類型,包含:肯定言語、服務行動、真心禮物、精心時刻、身體接觸。
一、肯定言語: 發自內心地稱讚對方,這些稱讚可以透過我們對對方的觀察、欣賞的地方開始,這會讓人有種「我看見你了」的感覺。例如:「我看見你在每次生氣後,會來抱抱我,我知道你是很有耐心、也很願意聽我說話的人」,又或者「我發現你會和我分享你的不安、難受,這是一件需要很多勇氣的事情,這也會讓我感覺我跟你有更多的連結」,這些從行為觀察的稱讚,或是一句簡單的「我愛你」,透過語言的方式,對方也能接收到心意。
二、服務行動: 實際為對方做點什麼,來表示對對方的心意,或許我們可以繼續討論的是,哪些服務的行動會讓你感覺喜歡呢?這或許是一件小事情,也或許是一件需要花心力的事情,例如,分擔家事,又或者在對方喊著很疲憊時,幫對方煮一碗好喝的湯,抑或是在我安排生活上的大小事時,對方給予很大程度的自由。
三、真心禮物: 可能包含物質上的禮物,也可能是某些心意或卡片,重視禮物這份愛之語的人,或許不在意價格,更希望對方可以從挑選的過程,感覺到自己是被在乎、被重視的。這些禮物可能包含:生日的禮物、平常對方會喜歡的小甜點、一張寫著鼓勵的話的便條紙,而這些小小的心意能讓對方感覺到幸福。
四、精心時刻: 透過花時間一起做某些活動,能感受到彼此的重要性或愛意。例如一起看電影、看劇、一起打電動、聽彼此說話,我們能夠有著好好傾聽、眼神交流的時刻,這會讓我們都感覺得到愛正在發生。
五、身體接觸: 這不一定表示激烈的觸碰,或許透過牽手、擁抱、摸頭等等,就能夠讓對方感覺到幸福和被重視。透過肢體的碰觸,在觸碰彼此的過程中,能強烈感覺到情感的交流,透過體溫跟觸感,能夠感受幸福和心意。

圖片來源:Pixabay
為什麼人有不同種的愛之語?
愛之語的形成跟我們從小到大感受到愛、快樂、幸福的方式有關,或許喜歡身體接觸的人,從小常常被父母擁抱;喜歡精心時刻的人,憧憬能夠有兩人眼神交流、深度互動的狀態;喜歡真心禮物的人,可能在和朋友相處的時候曾被鼓勵的紙條觸動而感覺幸福;喜歡服務行動的人,爺爺奶奶喜歡為他做點貼心的事情,因而感覺開心滿足; 喜歡肯定言語的人,對語言很敏感,因此只要能夠好好被稱讚就可以好好接收到愛的感覺。
我們在互動的過程當中,從愛之語能夠看懂彼此是如何感受到愛的,這很重要,因為有時候我們並不懂自己為什麼感覺不到愛,或許在關係中,我們用了不對頻的語言在說話。而在了解彼此的愛之語之後,我們可以試著調整彼此說愛的方式,更懂得在關係當中要如何傳遞愛、接收愛。
知道愛之語之後,就天下太平了嗎?
或許了解了愛之語以後,我們會覺得這一切都會解決,真的嗎?愛之語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彼此「如何被愛才能感覺幸福」,但當透過愛之語更了解自己或對方後,或許我們也要有好的狀態可以練習愛與被愛才行。
在被愛之前,我們得先懂得自己「當感覺不被愛時的受傷」,我們可能會用很多情緒來表達,像是生氣後指責對方、沮喪後逃避、害怕再次受傷所以先別依賴了、退縮而更不敢揭露真實的一面......等等,無論是愛之語,或是透過觀察自己在關係當中的狀態,這些都能幫助我們更加了解自己,進而知道自己需要什麼;知道需要什麼後,也才懂得照顧自己或為自己爭取。當我們了解對方的愛之語後,我可能也會感覺到「我說了之後對方做不到」,或是「對方說了之後我感覺壓力而做不到」的時候,這些期待可能讓我們退縮,但或許「愛之語」這份工具不是來限制關係的,意即「愛」也不是來限制我們的,那些訊號往往是幫助我們更能夠理解自己或對方怎麼了。在關係裡,靜靜停下來觀察後,練習看懂「我們說了不同的語言、有著不同愛人的方式」,在我們開始能夠也意識到自己怎麼了之後、傷口能夠被好好包紮後,也才有力氣可以陪伴和照顧他人。
齁,煩耶,要怎麼愛啦
愛很難嗎?愛很難齁,我也覺得很難,但在愛與被愛的過程當中,我們能夠感覺自己是如何生氣的、受傷的、沮喪的,也會感覺自己是如何感受幸福的、快樂的、擁有熱忱的,這些是很重要的素材,幫助我們更理解自己並感覺安穩。
「在關係當中我會因為這樣而感覺到不平靜呀」或許在了解自己的需要之後,更能夠自在地表達;「我們相處時我總是會因為這樣而更期待愛」那或許就能夠多往這方向嘗試經營關係看看;「我總是感覺到對方不符合自己的期待」輕輕問自己究竟想要怎樣的生活才會快樂呢?兩人該如何調整才能合拍呢?
或是,疲憊的時候,就好好照顧自己吧,因為你也是關係的一份子,或許你也同樣重要。
也可能,在兩人都能夠大力地感受自己的痛和喜歡時,才足夠真實。當看見自己心裡有著喜歡和不喜歡的地方、關係有喜歡和不喜歡的地方,能夠看懂自己並好好對自己善良慈悲後,也才能擁有更多力氣和能量,大方和不委屈地愛著自己和對方。
好,如果覺得很難的話,可以來聽芷亘老師的親密關係講座。

圖片來源:Pixabay
參考資料:
我的經驗
Jemmy(2021)。愛之語:五種愛情的語言,愛之語測驗網站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