實踐大學首頁 諮商輔導中心 各期電子報 聯絡我們 完整圖文內容

【編輯 / 實踐大學諮商輔導中心 實習諮商心理師 林芷亘】

快樂是什麼?在生活中煩惱接踵而來,被壓抑的狀態使得自己難以鬆懈,深怕稍有不慎就會搞砸事情。我們常常會問,身邊的人會用什麼眼光看我?大家的生活都看起來很充實,那我呢?在做與不做之間感覺內耗無力該怎麼辦呢?

本期《微風尋語》將介紹一些快樂的秘訣,這些秘訣可能存在生活當中的小事情、每次的呼吸、幽默的觀點與念頭,當允許自己暫停一下,練習照顧自己的感受時,或許屬於自己的快樂,就會用各種形式回到身邊。

【實踐大學諮商輔導中心 實習諮商心理師 / 陳昀佑】

近年來,臺灣的「脫口秀」或「漫才*」等不同的喜劇形式日趨盛行,大家對於「幽默」十分買單,這個世界也變得越來越「幽默」。有一個笑話是這樣的:請問如何把大象放進冰箱?想知道嗎?等等告訴你!

* 備註:漫才是一種喜劇表演的形式,起源於日本,通常由兩位演員一同進行,其中一位負責「裝傻」,另一位則負責「吐槽」,兩者交替,形成幽默的內容。

我就問!到底什麼是幽默?

一開始還是要不免俗的來定義一下什麼是幽默。英國哲學家James Sully曾經這樣形容幽默:「語言中幾乎沒有一個詞彙比這個人人熟悉的詞更難下定義了。」可見幽默是多麼高級的詞彙啊!幽默之所以難定義的原因,包含以下三點(陳學志,2010):

  1. 幽默並非客觀存在
    每個人對幽默的感受不盡相同,並且幽默會隨著文化背景的不同發展出不同的風格與意涵。

  2. 幽默是多向度的概念
    幽默可以用來指涉許多概念,包含令人發笑的事物、一個人的特質、認知歷程、感受、笑的程度等等,都可以稱為「幽默」。

  3. 幽默會隨時間改變
    幽默的觀念隨著世代轉換,曾經流行的迷因到現在變成老哏,需要從時間的脈絡去分析幽默才能真正了解其內涵。

Martin(2006)為幽默提供了以下定義:「幽默是一個廣泛、多面的術語,代表人們說或做的任何被他人認為有趣並傾向於使他們發笑的事物,以及創造和感知這種有趣刺激的心理過程,還有享受它所涉及的愉悅情感反應。」事實上,幽默這個詞可以代表與幽默經驗相關的所有現象。

想到如何把大象放進冰箱的方法了嗎?答案是:把冰箱打開、把大象放進去、把冰箱關上。你答對了嗎?沒答對也沒關係,這裡有第二題:請問如何把長頸鹿放進冰箱?老規矩,等等告訴你!

圖片來源:Pixabay

幽默的「優」點「more」and more

我們喜歡幽默的人、幽默的事物,是因為幽默可以幫助我們放鬆身心、感到快樂,有時甚至可以幫助我們以一種正向的心情,去看到事情的不同面向。說到幽默的好處,真的可以說個一千零一夜:

  1. 心理健康
    幽默的感受可以增加我們的心理幸福感,同時減少憂鬱和焦慮的情緒。換句話說,幽默可以幫助我們讓快樂更快樂、讓悲傷不那麼悲傷。

  2. 生理健康
    根據研究顯示,幽默可以幫助我們減輕疼痛、提升免疫力,另一方面,大笑也能幫助我們促進心血管的健康。

  3. 認知功能
    幽默可以促進我們靈活思考和發散性的思維,提高創造力,我們的大腦也更容易記住幽默的材料,進而增進記憶與學習。

  4. 社會與人際互動
    幽默可以改善溝通,無論是和初次見面的人建立關係,或是維持長期友誼與團隊向心力,幽默都是人與人之間非常好的潤滑劑。

至於要如何把長頸鹿放進冰箱呢?你可能會說:把冰箱打開、把長頸鹿放進去、把冰箱關上。叭叭!答錯囉!正確答案是:把冰箱打開、把大象拿出來、把長頸鹿放進去、把冰箱關上。

幽默的腦袋裝什麼?——「失諧—解困」理論

為什麼我們會有幽默、好笑的感覺?心理學家Suls從認知的角度出發,提出了「失諧—解困」兩階段的模式,試圖解釋人們在接觸到幽默的事物時,大腦的運作和理解的過程。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理論吧!(不會很難懂,拜託不要跳過~)

每當我們聽到一個故事或笑話,大腦通常都會根據過往的知識與經驗,對故事的發展或結果有一些預期,可以算是一種「腦補」。而要讓我們感到幽默的首要條件,就是故事的發展或結果和預期的不同,有一種出乎意料的感覺,讓人感到驚喜。畢竟如果和預期的一樣,那早就猜到啦!有什麼好笑的?這就是所謂「失諧」。

不過光是「失諧」還不足以讓我們感到幽默,當我們得到一個意料之外的結果之後,大腦會重新理解這個結果,去思考這個結果在前面的故事脈絡之下,是否合理?是否解釋得通?如果意外的合理,就會有好笑的感覺,這就是所謂的「解困」。新的結果和原本預期的差異越大、甚至完全相反,幽默的感覺也會越強烈。相反的,如果無法找到解釋的規則,就會讓人感到困惑,也就不好笑了。

關於幽默,其實還有許多學者提出不同的理論,不過再寫下去就要變成小論文了。如果你對幽默心理學有興趣,歡迎來考心理學研究所。

回到冰箱的笑話,你覺得好笑嗎?還是有點困惑呢?如果你仍感到困惑,可能是因為你真的很認真的思考如何把大象放進冰箱的方法。這個笑話其實有點無厘頭、沒邏輯,當你努力找方法、找超大冰箱、叫大象減肥時,沒想到題目問的「如何」是指「步驟」,我們預期中最難的過程卻隻字未提;而第二題當你以為可以沿用第一題的邏輯破解時,又被將了一軍。失諧、解困,就是幽默的力量。

圖片來源:改繪自蘇雅靜等人(2014)。

幽默是一種生活態度

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讓大家更認識幽默一點點。我認為幽默不只是一種技巧,也是一種心態,更是一種生活態度。幽默的好處多多,大家可以從接觸脫口秀或喜劇開始,慢慢培養幽默感,並練習在生活中使用幽默表達自身的需求、回應人際困境、甚至是看待這個世界,將幽默作為一種生活態度,從幽默中獲得快樂,或作為解決問題與減輕壓力的特殊能力。

謝謝大家耐心看到這裡。最後再跟大家分享一個笑話:有一天,森林之王獅子召開動物大會,請問誰沒出席?
……
……
不要偷看!

圖片來源:Pixabay

想到了嗎?
……
……
答案:長頸鹿沒出席動物大會,因為長頸鹿還在冰箱裡!

參考文獻:

  1. Martin, R. A., & Ford, T. (2006). The psychology of humor. Elsevier.
   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C2016-0-03294-1

  2. 陳學志(2010)。「幽默與心理衛生」專題導讀:中外古今覓幽默,喚起民族幽默感。中華心理衛生學刊,23(2),173-182。
    https://doi.org/10.30074/FJMH.201006_23(2).0001

  3. 蘇雅靜、鄭昭明、陳學志(2014)。笑話的逆溯推論歷程:以眼動資料為證。中華心理學刊,56(1),83-95。
    https://doi.org/10.6129/CJP.20130410b

【正念減壓八週課程 (MBSR) 合格師資 諮商心理師 / 陳怡真】

陽光普照的晴朗天氣,走在寧靜的校園,你眉頭深鎖、沉浸於自己的思緒之中,沒看見天空的蔚藍、沒看見前方的綠色草地,也沒有聽見四周的蟲鳴鳥叫。

年輕的你,此刻正煩惱著什麼呢?

是因為另一半似乎沒有那麼重視你,不知如何才能牢牢抓住這份感情?是煩惱著畢業後的職涯選擇,深怕走錯一步會擾亂了人生的步伐?或者正努力準備升學考試,深怕無法順利考取而焦慮恐慌?還是對於人生沒有目標,沒有生活重心而感到茫然無依?

進入成年世界之後,你發現人生有太多事情不是自己所能控制,擔心失控的你,一顆心有如在海上漂浮的船舶,起伏不定飄盪不安。在茫茫看不見盡頭的大海之中,你很希望有個浮木可以抓取,也很希望趕快著陸上岸,於是你拼命地掙扎、窮盡洪荒之力以找到可以全然掌控人生的方法。

對現況的煩惱與對未來的憂慮充斥著大腦,有太多事情不是你所能掌控,所以你拼命抓取,希望獲得對生活的掌控感,然而卻像是以手捧流沙一般,即使費盡力氣努力留住,大部分的細沙卻仍舊無情地流過手指間的縫隙。你耗盡了能量在緊抓與抗拒,卻也一再地失望、慌亂無依、沒有安全感,甚至失去了繼續往前的動力。

無法掌握的人生令人感到不安與茫然,想到未來的路還很漫長,你不知如何繼續走下去。

要如何過好整個人生?這個申論題實在好大,恐怕無法在一時半刻找到答案。但如果我們將人生切成無數個當下,每次只要過好眼前的這一個當下時刻:吃飯時好好吃飯、睡覺時好好睡覺、走路時好好走路、與人相處時用心連結…,一段時間之後,當回過頭來看,會發現我們已在不知不覺中度過一段充實、愉悅的時光。

是的,這就是「活在當下」,也是過好人生的重要秘密。

圖片來源:照片來自 unsplash,為 Ben Duchac 製作

當今心理治療界顯學的「正念」,便是協助人們活在當下的重要方法,藉由正念練習,人們得以穿越大腦的風暴,定錨於內在深沉的寧靜。一旦能夠放下對未來的憂慮,將注意力從懊悔過去、煩惱未來拉回到當下:好好呼吸、好好吃飯、好好睡覺…,充分過好當下的每一時刻,便能減緩苦惱與壓力,達成充實、愉悅的人生。在臨床工作中,我親身見證了不少學員及個案因為學會了正念的方法,而讓生命獲得轉化,對於人生再度充滿了希望。

活在當下很重要,那麼煩惱來了要怎麼做呢?你問。

在此邀請你放掉緊緊抓握的心,停下來,深呼吸,專注感受腹部的起伏。將一隻手的手掌輕輕地放在腹部上,領受在吸氣的時候,腹部會微微地隆起;吐氣的時候,腹部會微微地下沉,專注地領受一呼一吸時腹部的一起一沉。宛如這個世界上只剩下你,沒有其他人,沒有了時間也沒有空間,將自己全然交付於當下,專注感受每一個呼吸的律動。

隨著一分一秒過去,當你一次次地將注意力回到當下的每一個呼吸,原本如同雪花紛飛的大腦便會逐漸停止,思緒因而得以平息,你的心也逐漸沉澱、平靜。

這就是正念的力量:放掉對於過去與未來的擔憂,讓注意力回到當下,大腦停歇,心也會跟著沉澱,人們得以恢復理性、平心靜氣地面對生活的挑戰。

以下是身為大學生的你可以做的簡單正念練習:

  1. 每天安排固定的10分鐘正念靜心時間,可以安排每天上課之前,或者晚上睡前10分鐘,享受與自己同在的療癒時光。(文末提供陳怡真心理師10分鐘呼吸練習音檔,歡迎掃描QR code下載)

  2. 走在校園時,仔細觀看眼前的景物,感受行走時陽光的照射、微風的吹拂,以及行走時腳踩地板的踏實,一步一步沉穩向前行。

  3. 在圖書館看書時.每隔一段時間起來走一走、動一動,看看窗外的藍天、晚霞或星星,深呼吸,與當下的寧靜同在。

  4. 和朋友或家人相聚時,刻意將手機收起來,專注投入於和對方的談話,享受彼此的互動。

  5. 當感到壓力時,先暫停手上正在進行的事物,閉上眼睛,感受此時身體哪些地方有不舒適的感受,帶著開放、涵容的心,仔細觀察不舒適的部位,和當下的不舒適同在。覺察此時的心情感受,不去抗拒這個令自己不舒適的情緒,容許自己也會有情緒的時候,全然地和這個情緒在一起。並且,好好地安撫內在受傷的自己。

  6. 睡前一個小時不要看電視或滑手機,減少外在影音刺激。可以在洗完熱水澡之後聽些輕鬆的輕音樂,讓身心放鬆沉澱,可以幫助入睡。

人生如同在大海上航行,隨時會有各種浪花與波瀾出現,使我們無法順利前行。雖然無法阻止風浪的產生,我們卻能學習衝浪的方法以面對人生的各種大風大浪。正念,便是人生衝浪的最佳方法。

提供陳怡真心理師10分鐘呼吸練習音檔,歡迎掃描QR code下載

【實踐大學諮商輔導中心 實習諮商心理師 / 劉珈含】
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個故事叫做〈三個砌磚工人〉,這個故事流傳幾個不同的版本,大意是這樣的:

三個建築工人在一個建築工地工作,當被問起「你在幹嘛」時,三個人分別給出了不同的答案。第一個人說:「我在砌磚頭啊。」,第二個說:「我在賺錢。」,第三個人說:「我在蓋一座美麗的大教堂!」

這篇故事主要被用在職場與工作領域,今天我也借用這篇故事,不過就不談論到底誰最後會賺大錢,誰心態比較好,誰要成為大老闆了。可以確定的是,三個人說出不相同的答案,顯然他們看待事情的角度並不同,然而這並沒有好壞之分,我們可以開心地砌磚,開心地賺錢,也能夠開心地蓋教堂。但如果我們對這些想法感到不滿意時,做起事來的感受就不同了!生活中難免遇到大大小小的阿雜事,讓我們有不好的感受,讓我們一起來看看,語言的力量可以如何幫助我們在生活中找到多一點快樂吧!

語言的重要性

海德格曾說:"Language is the House of Being.”(語言是存在的家。)

也就是在我們說話時,我們說的話便給出了我們存在的「世界」,關於我們如何想、如何看事情,也可以說是我們的「價值觀」。記得有一年和家人看奧運時,電視上正播放著球后小戴的冠軍賽,比分咬得很緊,讓人也忍不住跟著繃緊神經。我媽媽的聲音在開局沒多久就飄了進來:「啊~輸了(一球),我看可能很難贏了!」當時那局的比分大概是3:2,僅只落後一分。我簡直不敢相信,比賽才剛開始,分數差距甚小的情況下,媽媽就已經開始預期最壞的後果,但那便是他存在的世界:「很多事情很困難,要是落後就一定很難成功的。」

幸運的是,既然我們的世界可以用語言展現,相反地我們也可以「用語言創造我們的世界」。

正負只在一念間——重新框架(Reframing)

重新框架是諮商中的一個技巧,是指用一個較正向的思維來重新定義事件,幫助我們透過新的視角來解讀既有情境。就好比金瓜石有一座著名的「無耳茶壺山」,顧名思義是山貌看起來像一只沒把手的茶壺,然而無耳茶壺山過去被當地居民稱作「獅子岩」,也是因其山貌看起來像一頭獅子。同一座山從不同角度看,展現出不同的風貌,不同的山名也帶給人不同的感受,前者聽起來悠閒淡雅,後者聽起來則頗有威嚴。重新框架亦然,情境是立體多面的,我們能透過建立一個更好理解事件的「新框架」(視角),使我們的認知與想法產生位移,這也會間接改變我們對情境的感受與定義。

圖片來源:無耳茶壺山《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》

還記得有一次我與一群朋友在談論挫折時,「屢戰屢敗」這四個字作為大家共同的感受被提了出來,正當大家紛紛贊同時,卻有人說了:「我倒覺得比較像是『屢敗屢戰』。」這句「屢敗屢戰」在當時如同一顆震撼彈,轟向我們所有人。把原本將自己定義為「失敗者」的我們,轟成一群堅毅的「戰士」。嗯......是啊,我們好像一直都還滿勇敢的啊!即使曾經歷失敗與挫折這個事實並沒有改變,單是調換兩個字的排列組合,就能使我們產生截然不同的感受,因為這帶我們看見自己原先所看不見的那一面。我們總習慣把鏡頭聚焦在奮鬥過後失敗的結果,而不是自己不斷爬起來前進的過程,前者是我們在腦中常常走的那一條路,而後者是我們鮮少看見卻真實存在的。

我們可以選擇用「失敗」,也可以用「勇敢」來當作自己故事的標題,當兩條不同的路鮮明地呈現時,我開始選擇說:「雖然我會失敗,但我總是勇於挑戰」,而非「我一直努力嘗試,但我似乎總是失敗」,語言轉換就像掃地機器人一樣,把落在心頭的那些垃圾都清了出來,讓人可以呼吸到更多新鮮空氣。以此類推,許多事情都可以這麼想,例如:我是個敏感內耗的人→我是個心思細膩/替他人著想的人;我是個做事沒有規劃的人→我面對事情很彈性開放,接受許多可能。

然而,重新框架並非萬靈丹,它無法解決我們不滿意的事實,也不是期待人只能夠正向思考,而否定或忽視那些失落、不安、挫敗、難過、憤怒等負向情緒的存在,而是幫助我們了解如何從一個更有力量的角度,幫助我們看見自己/他人的好,賦予事情一些正向的意義與價值,重新框架讓我們擁有「選擇」另一個念頭的機會,讓心有了力量,才更有機會成功克服另一條路所面臨的困難,引發新的正向循環。

重新框架的對手——反芻思考

適度的「反思」,可以幫助人再次檢視經驗,從中找到意義與價值,作為未來思考及行動的指引。而「反芻」一詞是指反芻動物,例如牛、羊,為了吸收食物內殘存的營養,將半消化的食物從胃倒流回口中,重新咀嚼再吞下的過程。「反芻思考」則是將已發生的事,在腦中反覆思量,不同於反思的是,其中通常參雜著「後悔」的心情、自我批判的內在語言,容易導致「內耗」。善於反芻思考的人很容易說出類似的話:「哎呀!早知道......(不)應該......」、「如果當時沒有......就好了」。我認為「應該」真的是個最迷人又最危險的詞,因為「應該」暗示著有「標準答案」(既有框架)的存在,這也代表著「有理可循」,所以它的穩定不變會使我們感到安心。不過,既定的框架卻也容易讓我們「失之毫釐,心情『差』之千里」,罪惡感、羞恥感、憤怒、悲傷等各種負面情緒,在事情不如預期時,在框框中滿溢出來。可是很多事情卻沒有「早知道」,亦沒有「應該」。

與大家分享 Stephen Guise 曾在《如何成為不完美主義者》一書中提到的兩句話:

「當你接受現實,你就可以自由找尋未來可能。」

「我們擁有選擇的神奇力量,但反芻思考就是放棄這種力量。」

然而誰知道愛迪生在失敗時有沒有自怨自艾、喝點小酒澆愁呢?但失敗後願意繼續嘗試便是解方,愛迪生如果真的蹲在角落自怨自艾,科學界就少了一顆星,我的房間也會少五個燈泡。誰知道你或許也會是那顆能發光發熱的星星呢?

所以當東西已經沒營養了,先別再吃了,徒增咀嚼肌困擾呀!好無聊啊,來吃點新的想法吧!

敲開新思「路」

最後的最後,想告訴大家,快樂不是只能正向思考,而是能夠接納不快樂,然後用對自己好一點的方式,為自己找到快樂營養;也不是要否認覺得不好的地方,而是嘗試看見一體兩(多)面。找到故事中的隱藏路線,你就能開始用新的方式,說自己的故事。

圖片來源:illustAC

參考文獻:

  1. 張淑容、蔡欣妤(2012)。重新架構(reframing)技術在諮商中的應用。輔導季刊,48(4),45-53。doi:10.29742/GQ.201212.0006

  2. Stephen Guise(2023)。如何成為不完美主義者(謝慈譯)。原著出版於2015年。

【好好笑女孩 Comedy Girls 團員 諮商心理師 / 顏辰珊】

圖片來源:作者提供

哈囉大家,我是阿長,一個斜槓喜劇演員的心理師,為什麼叫做斜槓不是副業呢?因為副業可以賺錢,但斜槓可就不一定了QQ

慶幸的是,我一開始跨足喜劇圈脫口秀,不是為了錢,只是想要學會用幽默的方式來講生活中各種讓我崩潰的大小事,如今,回想著年輕有夢想的我,只想說「小朋友才做選擇!你當初應該要抱著既要幽默又要有錢的心態發展喜劇啊!!」

#有遺憾的人生才是正常的人生 #內心抱有遺憾才有進步的動力

話說回來,那個想要用幽默面對生活的初心,一直都沒有變,就算沒有金錢的推動,我仍然還是持續挑戰著這個目標 🎯

身邊有朋友問過我「你想用幽默講崩潰、講難過、講生氣,也太矛盾了吧!這樣不就顯得我太不接受我的負面情緒了?」

No~No~No~馬克吐溫曾經說過「喜劇,是悲劇加上時間」,並且希臘對於「有幽默感」的古定義是「可以被接受的醜陋」。所以喜劇的本質,是經過時間消化並接納了負面情緒,所產生的結晶。很多喜劇的源頭就是負面的人事物。

正因為喜劇的源頭是這些負面經驗,所以每當我難過、崩潰、生氣完後,會馬上如獲珍寶的想「這是個笑點吧!而且別人沒有我這麼倒霉,我真是賺到了!」

#喜劇演員職業病#喜劇演員也是擁有喜怒哀樂的正常人#我們只是化負面情緒為資本主義的力量

當初推我進入喜劇界的人,是我一個相當要好的朋友,也是一個心理師,每次我跟他倒完所有情緒垃圾後,他就冷靜地對我說「阿長,這是個笑點,可以寫成段子」。當我聽到這句話的當下,多崩潰,想說你這無情的段子推手!!!然後就默默地……開始寫段子。

其實身邊有一個這樣的朋友,真的是很幸運的事情,永遠會在我難過完後,告訴我可以做點什麼。對我來講,喜劇是一個包容負面情緒的地方,也是一個找回掌控感的過程,每當我負面到不知道可以做什麼時,都會想到「既然這麼難過,那把它寫成段子吧!反正難過的事情也無解,那我至少可以在其中掌控一點什麼,感覺也會好一點」。

#當負面到不知如何是好時請做點能讓自己有掌控感的事情
#有掌控感才會覺得生活沒有失控#感覺到自己還有能力做點什麼

圖片來源:照片來自 unsplash,為 Taylor Heery 製作

所以,要怎麼做,才可以將幽默融入生活?

一共分成兩個階段,先度過負面情緒,隨後,才是尋找幽默之處。

==== 度過負面情緒的方法 ====

步驟一、感受自己的情緒,可能是生氣、難過、驚嚇、害怕 ……等等,但多半我們不會單純只經歷一種情緒,很有可能是複合式的情緒組合包,可以試著去分辨自己是因為什麼而生氣?是因為什麼而傷心?又或者在生氣、傷心底下,其實是害怕發生某件事情?

步驟二、然後,用自己的方法照顧情緒,像是難過得大哭一場、生氣的大吃一頓、或是嚇到找朋友安慰等等,只要不是會受傷或是傷害別人的方式,都可以好好的宣洩一番,讓情緒流動(這邊發音要正確,不然說成情慾流動,這時尷尬的不是你就是別人了XD)。

步驟三、不責備擁有情緒的自己,因為每一個情緒都有存在的原因與作用,像是生氣大罵插隊的人,一來是維護自己認同的價值觀(排隊很重要),二來是提醒自己價值觀的界限被破壞了。所以生氣的情緒並沒有錯,可是生氣的表達方式就是另一回事了。

步驟四、回想一下走過了步驟一到步驟三的自己,如果情緒好多了,那就代表你正在度過你的情緒,如果情緒還在,那可能就代表這個情緒還需要時間宣洩,請多給自己一點時間,畢竟有些情緒不是一天兩天就會變化的,這時可以找信任的人多陪你在情緒狀態中。

================

經過上面步驟,當你覺得情緒好多了,那就是練習幽默的開始囉!

幽默其實是某種出奇不意的展現,行話會說「情理之中,意料之外」,所以回想那個你已經放下情緒的事件,如果有機會讓你變成一個調皮鬼,跟朋友說一次,你會想要在故事的哪裡加入那個會讓朋友意想不到的部分呢?

把自己的故事挖個洞,讓對方跟著鋪陳慢慢的掉入洞中,正當聽者準備為你難過的經歷掬一把同情淚時,發現結局出乎他意料,他肯定會覺得你幽默又強大,好像那些難過的事情,完全打不倒你,但你我都知,前面我們花了多少時間在度過負面情緒,如同馬克吐溫說的那句話「喜劇,是悲劇加上時間」。

從我開始講脫口秀至今,過了n年,我幾乎是龜速的斜槓我的脫口秀和喜劇,當然這和我自食其果的懶惰息息相關,但我還是很喜歡現在的狀態,我變得沒有那麼討厭生活的不順遂,覺得不順利的生活也挺好的,因為這可能是個盲盒,打開後會抽到SSS級的笑點。我也會在一邊難過的時候,一邊被突然想到的笑點逗笑,然後告訴自己,這好像有點好笑,我要去跟我的朋友講講看。另外,以前的我,每當抱怨時,最討厭看到朋友們毫不關己的笑,現在的我一看到朋友在我抱怨時笑了,只會馬上抓著問「剛剛哪裡好笑了?」

接觸喜劇對我的影響很大,所以我也希望今天文章的分享,能讓你們也有在心中產生一點漣漪,如果你也對接觸喜劇有興趣,請容我在這邊推薦兩本讀物,希望可以讓大家也接納那些悲劇的發生,並且逐漸轉化成喜劇逗笑自己。

  1. 黃小胖(2022):《喜劇媽媽桑幽默表達學:克服心理關卡,不恐懼不糾結,讓內向者誕生勇氣的魅力指南》,臺北市,大好書屋。

  2. 張碩修(2021):《喜劇攻略:現場喜劇教父的脫口秀心法》,臺北市,時報出版。

圖片來源:取自網路圖片,後續由作者自行後製

【編輯 / 實踐大學諮商輔導中心 實習諮商心理師 / 林芷亘】

在一天一天的生活當中,我們努力完成每日任務,接著
設定更多的目標,渴望成為自己理想中的樣子,生活
隨著緊張的感受有時候會失去活力,也讓我們有時候
忘記快樂的自己會作什麼事情、有怎樣的思考。

或許你可能在忙碌奔波的日子裡,有時候抬頭看看雲、曬曬太陽而獲得力量,在課堂空檔與同學說些好笑的話,也偶而抱怨一些不如意的事情,說著說著就漸漸有了力量,也可能在路上看到些有趣的廣告標題、從他人的互動中看見愛跟溫暖。

讓我們從這些小小的故事中,重新感受活力和生活的火花,從這些在日常的生活中的新觀點、新發現、小確幸中,與每個故事共鳴並獲得繼續前行的力量。

【日社二甲 / 匿名】

自從上了大學,壓力像雪崩般襲來,學業繁重加上社交圈的擴大,常常覺得自己跟不上別人,使我喘不過氣。某天下午,我和朋友在學校的涼亭裡坐得很久,心情低落到極點,他在離開時留下一句:「別擔心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,你會找到自己的步伐的。」他這簡單的鼓勵話語像是一劑強心針,讓我重新拾起了信心,之後我開始調整心態,並制定計劃,並學會分散各方面的壓力,每當我感到自己不如他人時,就會想起那句話,鼓勵自己繼續前行。

【日社三甲 / 匿名】

「你吃飽了嗎?」這句問候不分地區也不分國界,今年八月我到中國湖州市的一間養老院機構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見習,當中我們需要協助活動進行、舉辦特色活動以及學習如何與長輩互動等等,住在養老院的這一個月中,期間最常聽見來自爺爺奶奶們的花式關心,擔心我們沒有吃飽、擔心我們沒有睡好、擔心我們太累,話語當中感受不到「擔心我們」以外其他的理由,那種純粹且真摯的問候,總是在我忙的焦頭爛額當中,減輕我的壓力並使我重新振作,離開之後最不捨的,是他們把我們當作是孫子般又不過度的關愛。

圖片來源:照片來自 unsplash,為 Joyce Romero 製作

【日社二甲 / 楊宸汶】

在繁忙的日常中,我們經常忽略生活中的小確幸,它們如火花微光般閃爍,卻能點燃我們的活力。當早晨的陽光透過窗簾,帶來一天的開始,這提醒我們新的一天充滿可能。而在校園生活中,一句關心的話語、一個真誠的微笑,就能讓我們感受到彼此的溫暖和支持,激勵我們繼續在很累的日常中前行。

到了週末,一杯自己最喜歡的福吉茶那提、一段與許久不見的朋友的聊天、一個偶像的加油影片,都是我生活中的小火花。這些瞬間讓自己暫時擺脫煩憂,重新獲得平靜與快樂。生活中的這些微小的喜悅和感動,構成了我們面對挑戰的力量來源。珍惜這些小火花,我們能夠從中汲取力量,使每一天都充滿希望與活力。

【日社三乙 / 匿名】

今年七月上旬,我在泰國北部見習,第一次來到這個不曾來過的地方,見習的地方是一間充滿歡笑聲的孤兒院,附近被農田和睡美人山包裹著,當地的步調很慢很慢很放鬆,彷彿腳步走快一點都顯得格格不入,見習過程難免會遇到一些瓶頸,事情沒有處理好總會令我煩躁,三十多度的太陽加熱我急躁的心情,令我靜不下心來,但是機構的孩子們總會說一些毫無意義但又很對我胃口的廢話,那些廢話就像一坨冰塊砸在我煩躁的狀態,直接澆熄,讓我重新回到原本的步調繼續面對我所遇到的問題,也讓我開始知道如何去放慢自己的步調,一步一步解決問題。

【小太陽志工 / 匿名】

這個暑假,我原本以為會有很多時間放鬆和玩樂,但現實卻是每天都忙於打工和實習。早上得早起趕去機構實習,結束後又馬上轉場到商店打工,連續好幾天都覺得身體被掏空。週五下班後,朋友突然發來訊息,說她們正聚在一間小餐館,要不要來湊個熱鬧。

雖然疲憊不堪,但我還是決定去見見她們。當我走進餐館時,朋友們的笑聲立刻讓我放鬆了下來。我們點了幾道小菜,隨意聊著各自的生活,有人分享了工作的囧事,有人則講起了最近的趣聞。我們笑得前仰後合,彷彿所有的壓力和疲倦都在那一刻煙消雲散。

那晚回家時,我感覺到心裡充滿了力量,這種感覺不只是因為食物或是笑話,而是因為朋友們的陪伴。雖然這個暑假依然忙碌,但這些短暫而溫暖的時刻,讓我感受到生活中的快樂和能量,這些都是支撐我繼續前行的動力。

【小太陽志工 / 兔兔】

你成為了自己想要成為的人了嗎?答案多數是否定的。在大學就讀的這幾年中,我總是活在各種工作之中,好像把事情完成後的成就,能夠代表自己的能力,或是讓自己變得更好更耀眼,但往往到了最後,那些卻敵不過在工作上的疲憊,而盲目的追尋那些,也讓自己漸漸變得封閉與焦慮。

直到有一天在剛辦完活動回家的路上,看見有個小女孩面帶笑容的跟媽媽分享學校的事情,講著講著臉上的笑容漸漸轉變為哭臉,支支吾吾的跟媽媽說對不起考試沒考好,但那位母親並沒有責備她,反而說了不論如何,努力過就好,她永遠都是很棒且特別的人。聽到的瞬間自己彷彿也被提醒了!為什麼要這麼努力的往前跑呢?其實不管有沒有做出什麼事,我也都是獨特且優秀的人。

在那之後我開始適時的休息、做自己想做的事、去自己想去的地方,才發現在這忙碌的生活中,擁有自己的時間真的非常幸福。每個人總有一天都會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,雖然有時候會走的慢一點,但至少我們都要讓當下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。

圖片來源:照片來自 unsplash,為 Thought Catalog 製作

實踐大學 諮商輔導一中心 © 版權所有
指導 / 張宏生學務長
總編輯 / 彭韻治主任
編輯 / 楊茹婷老師、王珮蘭老師、張嘉玲老師、劉子菡老師、洪子珺老師、
劉珈含實習心理師、陳昀佑實習心理師、林芷亘實習心理師